進口黃油清關
稀奶油和黃油都是以全脂鮮奶為原料的。專業(yè)上,奶油指的其實是黃油;而我們常認為的奶油其實叫稀奶油,它是在對全脂奶的分離中得到的。分離的過程中,牛奶中的脂肪因為比重的不同,質量輕的脂肪球就會浮在上層,成為稀奶油。稀奶油中的脂肪含量僅為全脂牛奶的20%—30%,營養(yǎng)價值介于全脂牛奶和黃油之間,平時可用來添加于咖啡和茶中,也可用來制作甜點和糖果。很多人以為,蛋糕房里用來制作蛋糕的就是稀奶油,其實是錯誤的。這種“鮮奶油”根本與奶油無關,它的主要成分是植物奶精,實際上是氫化植物油、淀粉水解物、一些蛋白質成分和其他食品添加劑的混合物。氫化植物油含有“反式脂肪酸”,大量食用對心臟具有一定的危害,這在國際上已經形成共識,所以平時應盡量少吃。
對牛奶或稀奶油進行劇烈的攪動,使乳脂肪球的蛋白質膜發(fā)生破裂,乳脂肪便從小球中流出。失去了蛋白質的保護后,脂肪和水發(fā)生分離,它們慢慢上浮,聚集在一起,變?yōu)榈S色。這時候,分離上層脂肪,加鹽并壓榨除去水分,便成為日常食用的黃油,也叫“白脫”。
牛奶中的脂溶性營養(yǎng)成分都存在于乳脂肪當中,包括維生素A、維生素D、少量的維生素K和胡蘿卜素等。因此,黃油是維生素A和維生素D的極好來源,它的黃色則來自于胡蘿卜素。但是,黃油中含有大量飽和脂肪酸(壞的脂肪)和膽固醇,鈣和蛋白質的含量則比較低,營養(yǎng)價值要低于全脂牛奶和稀奶油。因此,想減肥和需要控制脂肪攝入的人最好少吃。
關于黃油的歷史記載,要追溯到五六千年前的上古時代,在一些古印度書籍和古希臘作家們的著作中可以找到。不過在那個時期,人們并不是把黃油作為食品,而是把它作為藥品、化妝品和祀神的祭品。黃油最早是由少數生活在草原和寒冷北部的居民發(fā)明的,作為一種食物,它有著莊嚴的地位,因為其是稀缺和珍貴的。
黃油在3000年前就已經被牧民引到了餐桌上。在古羅馬和古希臘時代,它和牛奶一樣,也是游牧文明的食品,高盧人,日爾曼人才去食用它。
黃油的報關時需要注意的以下幾點:
1、預報檢文件審核,標簽審核 標簽若不符合規(guī)范,會導致多次往返整改標簽
2、貨到口岸報檢驗檢疫 包裝標簽若與樣張不符,會導致審核過的標簽重新整改
3、貨物抽樣檢驗、核對貨物包裝標簽 送檢結果不達標,導致貨物退港
4、貨物轄區(qū)內倉儲 在未取得檢驗檢疫衛(wèi)生證書之前,貨物必須存放商檢轄區(qū)范圍內倉庫不得銷售與使用
5、加貼中文標簽 貨物入境后企業(yè)自行安排加貼中文標簽
6、商檢復查標簽 加貼中文標簽后,派車接送商檢符合標簽加貼規(guī)范,若標簽不按標簽樣張加貼,會導致重貼
7、標簽備案 第一次進口需辦理標簽備案,以后同一產品無需備案,標簽可以在生產商產品包裝貼好。